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那些年,我們班上沒有女孩



地球上為何會有這樣的一間學校?

我說的,是一所沒有沈佳儀,只有千千萬萬個柯景騰的“男校”。這樣“枯燥乏味”的學府,如果沒有身歷其境,實在難以想像裡面的學生究竟有多乾涸?

不幸得很,80、90年代,這樣的學校在檳城多得是,單單國民型中學就有鍾靈、中華以及恆毅。而我唸的,恰好是其中一所以“過動兒”超多見稱的和尚學校。

男校嘛,一定有其共同的特質,譬如說女廁所特別少,只有小小的一間供全校女老師使用。

再來,校園三不五時會傳出同學的慘叫聲,因為每天都會有人莫名其妙的被圍堵,接著就是被脫褲子。比較好運的,最後會剩下一條內褲來遮羞;慘一點的,連內褲也會被撕爛,赤裸裸地被人用眼睛強姦。

然後,班上或多或少總會瀰漫著“男人味”。因為學生上完體育課後,總會脫掉體育服,光著上身,讓每寸肌膚的味道飄散在空氣之中。

小小的教室擠滿了快40個男生,那股“男人味”就要乘於40倍,於是進來的女老師常常都在嘆氣:“要是有女生在就好,你們就會收斂一些。”(老師其實並沒有說對,後來母校改為男女同校後,情況也沒有變得更好)

至於華樂團、舞蹈團等藝文團體嘛,是“娘娘”的專屬團體,一旦參加了,就少不了被脫褲子的經驗。

沒錯,陽剛活力、隨性豪邁,一向是男校的“潛規則”,你一入讀就要學會這道理。就算你明明是白面書生,也要假裝喜歡打籃球;明明很愛整齊,也要假裝少少的邋遢;明明舉止很斯文,也要在說話時夾幾句粗口,那,你才能在這裡混下去,至少到中五畢業為止,你都能平安無事,不會被同儕排擠。

我的學校不僅沒有沈佳儀,校長老師甚至也沒告訴過我們,為什么男孩子傷心了卻不可以哭?為什么參加華樂團的一定要被稱為“娘”?為什麼男生一定要喜愛運動?為什麼斯文安靜的男生總是成為被脫褲子的頭號選擇?

那麼多的“為什么”同時存在,但,那些年我們卻從不敢去挑戰。大家都從心存疑慮到習慣成自然,忽略了生活中因為性別差異而造成的大小框框,甚至不平等、不公正的待遇。

那些年,學校和社會的教育,就是這樣呆板的,它們從來沒有教導過我們對這些“為什么”提出疑問并尋求答案,甚至反過來進一步強化這些種刻板印象。

幸虧的是,上世紀的學生心靈都沒有那麼脆弱,行為也比較檢點,否則的話,像台灣新北市鷺江國中的楊姓男同學,因不堪遭同學嘲笑“娘娘腔”而跳樓自殺;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的葉永鋕,因氣質陰柔,最後莫名其妙死在廁所裡……這樣的悲劇,早就一一上演了。

那些年,我們沒有九把刀和他的同學一起追女孩的經驗,但,這麼多年以後,我希望當年的同學可以一起去思考,究竟有哪些事,我們當年的舉止,早已構成了性別霸凌?

想像一下,假設你的孩子剛好進入了男校,更剛好他也是一名斯斯文文的小朋友,你希望孩子再去受苦受難受嘲笑嗎?

願與所有出生男校、現在還在男校、未來會在男校的朋友共勉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