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台北搭過捷運的,總會為它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除了方便、快捷、光亮、乾淨外,台北捷運系統還使用了華語、台語、客家語、英語共四種語言播報站名,務求不同省籍、國籍的乘客,都可以在這裡暢行無阻。
儘管這些年來,有小部分的當地乘客投訴多語播報叫人煩不勝煩,平均不到一分鐘播音器就會響起來,宛如魔音穿腦般令耳根不得清淨。只是,有關方面仍然堅持多語播報,一點都不妥協。
香港地鐵也是如此,播報員會用粵語、華語、英語三語來通知乘客下一站是什麼地方,同時提醒大家下車時要小心。力推多元文化主義的加拿大,英語、法語更是公共場合必要出現的語言,確保大家都聽得懂。
多語播報,對許多人來說充其量只是小事一樁,可,這卻是尊重多元化的一小步,社會越是文明,越應該注重這種小細節。
所以,我能夠明白為何新聞部長拿督斯里萊斯雅丁及《馬來西亞前鋒報》要指責韓江學院及檳首長林冠英在金帆獎上僅用中英雙語,徹底忽略馬來文。
不管這些指控是不是謊言,萊斯雅丁及前鋒報肯站出來,已顯得彌足珍貴,因為他們正鼓起勇氣,推動整個社會邁向真正的多元文化共存、尊重彼此的差異。
我尊敬他們!但我更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秉承這精神,確保未來我國的各個公共場合、公交系統、教育領域上,也能尊重多語。
譬如說,通過立法把中文、淡米爾文列入官方語言之一;在各個政府機關可以自由使用中文及淡米爾文;在所有的官方場合上,必須使用中文及淡米爾文;政府所有的文告,也應貫徹多元文化精神,使用多語版本。
我相信,一旦落實上述政策,沒有人會站起來反對,即便它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及資源(搭火車時,必須聽完至少4種語言才能下車),但,為尊重差異起見,它值得這麼做。
如果,我是說如果,有朝一日你在搭乘火車時;去辦理護照、身份證時;去警察局報案時,聽到播報人使用三語,讓你清楚明白發生什麼事的同時……請記住,一切功勞歸於2011年10月5日的《馬來西亞前鋒報》封面頭條以及尊貴的萊斯雅丁先生。
加油!前鋒報!加油!新聞部長!愛你們噢!(夠噁心的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