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人在砂州——原住民要什麼

搭了近兩個小時的車,離開城市走進滿佈泥濘的郊區,接著又在叢林中轉了好幾個圈,我和行動黨的助選團終於來到久違的“長屋”。

長屋內約有廿多戶人家,清一色是伊班同胞。我們還沒真正踏入,不絕於耳的笑聲、談話聲、嬉戲聲就開始從這由木板、鋅板、紙皮等材料配搭成的長屋傳出。

經屋長的召喚,屋裡大大小小約50人,陸陸續續來到長長的走廊中間集合。大部份的男性原住民同胞都在打赤膊,而女性則穿了一件T恤配上沙龍。

候選人開始和他們對話。起初,大家還算安靜地聆聽,後來孩子與孩子不知怎樣地玩了起來,漸漸地,婦女之間也你一句我一句的交談起。現場儘管變得有點吵雜,但,候選人還是努力地和大家溝通。

我趁這段時間,和幾個正在屋外抽煙的原住民小聊了一下。

經濟是大問題。

他們問我,是不是換政府後,年滿60歲的老人每年都有100令吉可領?我還來不及回答,對方就笑說:“可能我們都沒機會拿到。”

我實在有些詫異,後來經過瞭解之後,發現這話沒錯。基於醫療和生活素質低落的緣故,原住民的平均壽命較城市低,而嬰幼兒與青壯年時期的死亡幾率亦相對較高。

能活到60歲,已算是很難得。

除了這些,。每月平均收入只有兩三百令吉的他們,加上母語受教權的被剝削,貧窮變得會世代轉移,讓他們一輩子就只能與長屋相依為命……也許,對於原住民而言,要怎麼“轉型”或“改變”並不重要,改善他們的醫療衛生及教育條件,以提昇其生活品質,進而增加壽命,才是問題的核心。解決了這些,再談保護原住民文化,再談國家制度,都還不遲。

然而,他們還要等多久呢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