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鶴山上的觀音會知道


1976年出生的小龍子、小龍女,今年已經是33歲的少壯派了。他們的生命,正如日中天。

和這些龍寶寶同年的,我告訴你,還有一座白觀音像,如今,它被默默地擱在鶴山極樂寺旁,與世無爭地看著世事變遷、嘗盡滄海桑田。今天的故事,要寫的就是這座白觀音。

33年前,極樂寺的第四任住持白聖長老,也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勇氣,竟然夢想在山上建一尊大觀音,要用觀音的慈悲聖顏來渡化世人。

構想中的觀音像,高120尺,比全國回教化最深的吉蘭丹州所看到的128尺雙龍寺大佛只矮了8尺。這個畫面單單用想的,就已經很夠宏偉了。

人因夢想而偉大,白聖長老的夢想也注定了以後極樂寺將永遠記住他。1983年,政府初步通過這份藍圖,但被要求修改,即從120尺下修至72尺,同時還有一個條件,就是必須在聖像外,建一座球形的建築把它重重包圍起來,不能讓聖像直接依山而立。

你可以想像光大東姑禮堂矗立在亞依淡山上的模樣嗎?那該是一件多麼突兀、破壞極樂寺景觀的設計啊!政府提出這個要求,背後揭櫫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別告訴我,你一點都不知道。

對於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,來自各方的善信以謙卑的姿態一直討價還價。足足用了6年的時間,他們最後換得以八角亭取代。

1989年,八角亭的構圖通過了,附設條件是:八角亭上必須加上珠簾,讓珠簾擋住觀音……但建委會還是很高興,至少這比球形建築好太多了,不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。

時序來到21世紀的今天。間中,原本的白觀音被撤下了,換上一尊新的青銅觀音;舊的政權也在一場大海嘯中,由新的民聯政府頂替。

這座歷經重重波折的觀音像和八角亭呢?終於也要在下月6日盛大開幕了!

在新聞發布會舉行的那天,我站在八角亭前,戰戰兢兢地抬頭仰望那巍巍而立的青銅觀音,珠簾呢?原來在最新的指示下,不必裝啦!

少了珠簾,雖然寶亭猶在,但從遠處觀望,慈悲的觀音像清楚可見。白聖長老的夢,最後得以這等面貌呈現,九泉之下總算可以欣慰了吧?

“要是我們這里更早出現政黨輪替,也許連八角亭都不需要建了。”站在高山上,一名不願具名的善信笑著跟我說。我靜而不語。

是的,百年古剎上耗資7千萬令吉的觀音像,其漫漫33年的建筑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尷尬困窘,真是叫人心力交瘁啊。

在我,這段故事除了讓人看到極樂寺上上下下所勾勒出來的奮斗史以外,它更讓我感動的是:民主,它仿佛正輕輕地使整座城市改變,變得使青銅觀音最後終能得見天日。

作家龍應台的文字恰好可以形容這個現象:“民主帶來的改變,使政府機關不再是都市核心;庶民歷史重要,因此歷史街區得到保存;族群意識高漲,弱勢的權力──不論是語言文字還是宗教信仰,得到平等保障;市民參與政府決策,因此城市的改造由市民意願主導。”

林冠英政府現在是不是正帶領我們走向這樣的烏托邦?

鶴山上的觀音,它也許會知道。歷史,它也正在忠實地記錄著。

1 則留言:

愛梅 提到...

原來八角亭的來源是這樣的。還有有簾子,實在是很搞笑。我還以為極樂寺幹嘛去給觀音像蓋個亭子。
這件事不知道其他檳城人知道嗎?報章有提過嗎?
前陣子請林玉裳來吉隆坡的華研談檳城申遺的事,她提到,當聯合國的官員到我們的椰腳街來的時候,看到舞獅經過印度廟時停下來敬禮;而印度人的游神經過觀音亭時也轉向觀音亭敬禮...。那聯合國的官員看到覺得很不可思議...。這就是我們檳城!
真希望,我們這土地上的人民,都能真正具備對別宗教的象徵能有包容的能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