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靜了好一段日子,檳島的雙溪賴又恢復以往的熱鬧喧囂。
住在理大附近的朋友都知道,自大學開課後,不管週日還是周末,雙溪賴鄰近的嘛嘛檔裡,盡是滿滿的大學生,從傍晚到凌晨,都會看到他們坐在咖啡座上,或是聯誼,或是談心。看見他們總是精神奕奕的樣子,咖啡一杯接一杯,老闆,自然樂開了懷。
我的大學生涯在台灣渡過,碰巧遇上了網路剛剛盛行的年代。學校開課前,我們就被安排進入宿舍先熟悉環境。剛開始,同學除了聯誼活動,也愛沒日沒夜的坐在電腦前,對著閃亮的螢幕"發楞"。(全世界的大學生,大概也逃不開這樣的生活方式吧?)
那時的生活,就只有4件事不斷的重複:上網、打工、睡覺及玩樂,偏偏我也樂此不彼。直到開學的第一天,幸虧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校長,也是現任台灣教育部長的鄭瑞城,在精神訓話時給了我很大的啟示,猶如晨鐘暮鼓,帶給我的震撼久久不散,也徹底的改變了我對大學的刻板印象。
鄭校長問:"讀大學究竟是在學什麼?"
台下的新鮮人一人一句,爭著回答。只見鄭校長篤定的微笑,然後有條不紊的解釋:"我們唸大學,第一件要學的就是關心社會,第二是訓練獨立的思維和批判能力,第三,才是你們本科的專業知識。"
他說,大學是真理的殿堂,有機會進入裡面的,就代表你已經站立在一個比別人更有利的地位,為長遠的未來奠下了良好的基礎-因為你已經掌握了知識的資源;同時,正因為你們掌握了知識,視野會比一般人深遠,所以大學也是社會的最後一道良心防線-因為你必須告訴社會、告訴大家,我們究竟該怎麼邁向更美好的未來?
"故此,我希望你們一定要在大學生涯裡學會關心社會這門功課,才不會辜負社會對大學的期盼。"
校長的話,讓我感到罪惡慚愧。的確,我用了台灣納稅人的錢讀書,假如沒有走入他們的生活脈絡,關心他們面臨的問題,算是什麼"知識分子"?
可惜的是,不管是國內外,現今的大學新鮮人缺少了這個認知,很容易將大學的自由風氣,引伸成無所拘束的生活型態;鼓勵獨立思考、博雅學習的精神,簡化成淺薄的通俗對談。因此使大學以龐大資源所塑造的學習環境被虛置,也使人生中最精華學習階段之效能打折,殊深可惜。
這一點,從上個星期的理大遊子吟的表演中就可以略窺一二了。他們的包裝表演幾乎無懈可擊,只是,18首的創作歌曲中,情情愛愛的是大多數,對人文表達終極關懷的作品卻是缺席了。老遊子們以前可不是這樣風花雪月的呢!和以前馬大、博大等大學學生一樣,他們如同唐吉訶德手中的劍,不斷的挑戰權威,向社會表達終極的關懷,而不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裡,自憐自艾。如今,遊子吟的創作逐漸悖離了社會脈絡,是不是也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墮落呢?
大學乃是社會道德良心的最後一道防線,不能淪陷,如果一個社會的大學普遍都失去了理想、失去了對社會的關注,我們也就沒有希望,國家的前途又在哪裏?
(註:嘛嘛檔是大馬印裔穆斯林經營的茶檔,年輕人最愛坐在哪裡喝茶聊天到三更半夜,因為價錢便宜,又經營到很晚才打烊。)
(此文刊登於07月30日星洲大北馬筆筆皆是專欄)
4 則留言:
當今大馬今天的報道:一名華裔女大學生“自動”向學校保安人員“告發”兩個進入校園派講座會傳單的校外大學生。
該名女大學生雖然可能是爲了安全才這樣做,但是也不排除是出自于一種無知、愚昧的心態,被校方“洗腦”指這些社會運動都是“有害”的。
我們的大學生,除了吃喝玩樂和賺錢,還有談情説愛之外,如果要他們想多一點~他們會跟你說:這些很深、很煩、很複雜,我不懂啦!
"的確,我用了台灣納稅人的錢讀書,假如沒有走入他們的生活脈絡,關心他們面臨的問題,算是什麼"知識分子"?"
你有交學費的。我才是真的用新加坡納稅人的錢讀書,然後一分錢不還呢,哈哈。你是在提醒我嗎?我明天就去幫忙掃裕廊西的馬路,哈哈哈哈哈哈
我交的學費微不足道啦,台灣政府幫我們付了很多。這樣也算是用到他們納稅人的錢了
记得你说过你大学时有打工?好像是对着电脑的,做些什么? TKM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