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

老祖宗的錯!




我讀史書,知道祖先南來以前的中國大陸,曾經歷一段長時間飢荒處處的苦日子。吃不飽是常有的事,餓死街頭更是司空見慣。

中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飢荒落在“超英趕美”的大時代裡,那時候,大人物都忙於土法煉鋼,結果死的都是小市民。據說,那場災難的死亡人數高達3千萬人,而南京及猶太大屠殺,“亦不過”是分別死了30萬及600萬人而已。

飢餓的滋味太恐怖了!尤其在刺骨的冬天裡,餓肚子的感覺更是叫人想死。那些冬天餓著肚子的人,在吃完一餐後,哪怕只是杯麵,都會有重生的感覺。

於是,你要明白為何老一輩的華人總愛強調“未雨綢繆”,平常省吃儉用,為的就是要“搶先一步”,把多一些食糧及錢財儲存起來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很長的一段日子,他們見面不問“你好嗎”,而是“吃飽了沒?”,那段餓肚子的時光是魑魅魍魎,糾纏在他們的語言習慣之內。

何止語言習慣,苦難的陰影也折射在華人的生活舉止當中,就算已經過了上百年,都沒有人敢於忘記。科學一點,我們可以稱之為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”。

外族人會說,華人特別勤快。關於這點,國內的幾任首相也不厭其煩地提過好幾次。說穿了,其實華人不過是怕吃飽了這一餐,下一餐沒得吃,所以要努力一點,“搶先”找到下一餐,讓自己接下來有得吃,家人也有得分。

時間來到20世紀結束的前夕,這種“搶先”美德已經被華人發揮到如火純清的地步,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華人,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性格特徵。

他們的手腳越變越快,例如小孩不滿三歲就送他們去學英文、學才藝,以“搶先”贏在起跑點;進入學校後就把孩子抓去補習、補習、再補習,目的就是要“搶先”考上名牌大學的明星科系去,以免以後陷入有學歷無工作的窘境,結果又要餓肚子。

後來,他們的孩子畢業了,果然順利地進入父母想要的行業內。若干年過去,孩子也結婚生子,這個循壞就再來一次。

最神奇的是,這種行為是有感染力的,不止是華族,和華族一起生活的族群也開始感染這種習性,就連大學也一樣,開始勢利地只辦一些賺錢的科系(君不見我大學未有“不賺錢”的哲學系),以搶先羅致到學生。

故事講到這裡,大家是否已能了解,當土權組織派白包時,華裔們為何都沒有立刻走人,甚至還搶著跟他要錢,接著還留下來搶食物,當場大快朵頤了嗎?

為何不?!“搶”了再說,我們的祖先一向都是這樣教我們的啊!

如果硬是要怪罪,誰都沒有錯,錯的是我們的祖先,誰要他們經歷那麼多苦難,積澱成那麼多的“災民意識”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