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駐滿街都是中文路牌的詩巫已經邁入第十天,連生澀難懂的福州話,我都開始慢慢抓到竅門了。只要說得不快,我大概可以猜出一個所以然。
這座寧謐的城市和臨近的汶萊有點像,盜版光碟都是在購物廣場內光明正大擺賣的。每一樓層至少有一間,“三片十令吉”的招牌也實在大得有點礙眼。
套他們的話:在簡單得近乎枯燥的生活中,有便宜的盜版調劑一下,不啻為美事一樁。
又和汶萊不同的是,咖啡店內,清真食物和非回教徒的攤檔總是擺在一起賣的。在這裡大家不分膚色宗教,所有人都可以和諧的相處在一起,誰管你是回教徒或非回教徒。假設硬要他們分出楚河漢界,“東馬人”、“西馬人”則是分類的基礎認知。
每個星期一和星期六,是詩巫的“無塑料袋日”,市區內的大人小孩早已習慣市政局的這項措施,時間一到,就會自備環保袋去購物,不會怨聲四起。
作為砂拉越的“老三”,詩巫的環保政策算是走得比老大和老二前一些,城市內的衛生程度亦相對高一點。可是就算再清潔、再環保,大雨一到,四處立刻就會變成一片汪洋——忘了說,“水災”是這裡的常客。
這是詩巫人心裡的痛,政治人物談了幾十年的“治水計劃”,似乎還是停留在談的層面,進度似乎不大。
幸虧的是,詩巫人早就看開了,水災的時候,吃一盤有家鄉味的“乾盤麵”,糾結的心馬上會鬆開。(註:此“家鄉麵”是詩巫的特產,幾乎每一間咖啡店之內,都會有它的縱跡。)
無奈,等到咖啡一來,大家心裡又不爽了。因為東馬的飲料比起北馬貴上一截,一杯冰咖啡賣1令吉70仙,冰美祿2令吉……如果哪天心血來潮連點兩杯飲料,可能就要4、5令吉了。
“都是你們西馬人剝削我們。”這句話是東馬人最愛說的“口頭禪”。
他們最常對東西馬差別待遇所做出的比喻,就是一頭“乳牛”。
“乳牛的頭在東馬,身體則在西馬,平常吃的是東馬的草,擠出來的鮮奶卻滴滴皆落在西馬身上。我們怎麼會不氣?”
當然,以上都是氣話。聰明的東馬人豈會不清楚,究竟剝削東馬人的,真的是西馬人,還是哪一個背後的“大德”?
因此,老實勤奮的詩巫人在這次的選舉中,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忱。幾十年來,他們忍聲吞氣,會在這次的砂州選舉中爆發出來嗎?
沒有人會預測得到。但是,大家都希望詩巫人,以致整個砂拉越同胞未來可以變得更好,大家在“一個馬來西亞”之內,不再區分你我。
這應該是所有東、西馬來西亞人的共同心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