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

我們的無力感

也不知從何開始,人們對這個國家的信心,越跌越低。

譬如說,我們明明有一套源自英國完善的司法體制,可是,大家卻始終不敢相信它,一有“冤案”,首先提出的就是“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”。

人們認定法院不可能有公平的判決,受害人的家屬寧願把所有的希望押注在一堆“應該是”清高的“皇委會”上,也不願相信正規的司法制度可以為他們平反、還他們公道。

我們明明有一個編制龐大的警隊,但是,人們卻不肯寄望那些穿起制服來威風凜然的警察,出事了,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地方的治安隊。

被攫奪、被蹂躪、被欺負過後,看到這些隊員來到現場了,心裡始放下一百個重擔,所有的不安都暫時消失,心頭一時有所感觸,甚至想要擁抱他們、親吻他們的雙足來表達感恩的激動。

消防部隊也是。他們的設備不差,隊員高大威猛,明明就像《烈火雄心》的消防員一樣,是能夠幹出一番大事業的部隊,卻沒有辦法得到街坊鄰里的信任,以致偶爾還會遭人破口大罵。

“趕快打電話給義消!快!”大火來了、蟒蛇出現了、水災被困了……每當令人束手無策的災難到來時,那些憨厚老實的鄉親父老們,第一時間想到的,不是正規的消防隊,而是那些靠民間力量組合起來的義務消防隊。

人們心底堅信,這些義消,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千處祈求,千處應。求他們,比求任何人更實在……更難堪的說一句,人民早認定政府機關失靈,因此必須仰賴外力或者是自食其力來保護自己。你說,這樣悲哀不?

孔子曾經對子貢說,治理國家,最重要的是要贏得人民的信任。

大馬的政府機關失去人民信心,那些掌權的也不是不知道的。所以我們才會有一大堆的KPI。

然而,KPI有了,情況會改善嗎?鬧出事情時,有回到制度設計上的“問責”嗎?再說白一點:有人會因為犯錯而下台嗎?

你應該知道的,我們之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不斷地質疑“權威聲音”,它所接櫫的意義,就是在很多具体事情上的透明度不夠,很多信息沒有披露,民眾不知情,所以不相信。

而從宏觀上,也可以看到一個歷史的脈絡。一段時間以來,在很多引起民眾极大關注的事件中,政府的透明度不夠,而且事后很多時候都表明他們是犯了錯。類似的事情多了,久而久之,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了。

事實上,最悲哀的還不是這些,而是人民本身:活在這個國家,我們還能相信什么?

大馬人都喪失了“相信”的能力嗎?

這種無力感,才是最悲哀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