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

澳門.我們


2005年7月15日,當"澳門歷史城區"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列入世界遺產時,我永遠記得那沸騰的歡呼聲,是如何地響徹澳門的雲端。

我在人來人往的鬧市中,羨幕的望著每個雀躍的澳門人,大家開口閉口都是"恭喜賀喜"的,有些飲料店還免費派送飲品,像是慶祝自己所支持的球隊在某場球賽中凱旋歸來一樣,沸騰的氛圍甚至比過年更加過之而無不及。

"身為澳門人真光榮呢"!這應該是每個路人當下最真切感受,異鄉客如我,也作如是想。

為了讓全城市民能分享申遺成功的喜悅,澳門文化局更在戶外舉行了一連兩天的大型活動-"讓我們一起歡呼——《澳門:世界遺產》明信片全球寄發活動"。市民可前往議事亭前地、北區黑沙環公園及氹仔嘉模墟三處索取明信片,並在現場免費投遞給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,一起分享澳門人的驕傲。

他們迎接申遺成功的熱忱,真是令人難以忘懷。

2008年7月7日,事隔三年後,檳州及馬六甲在三度叩關後總算申遺成功了!這片和我血脈相連的土地,終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,理應叫我感到熱血沸騰的,但弔詭的是,我竟一點也快樂不起來,更多的,反而是心虛(不是自卑)的感覺在蔓延。

路上來來往往的人,面無表情,看到報紙斗大的標題,甚至還有人納悶的問:"我們什麼時候申遺了?"或者是"什麼叫做世界文化遺產?"等等的十萬個為什麼,得到答案後,再若無其事的走開。

和澳門比較起來,我們好像少掉了一份激情?可是仔細想想,這種怪現象的出現其實並不難了解,其來有自。

在大馬,申遺的工作在過去就一直被視為政府、旅遊業者和文化古跡保護團體的事情,根本不似澳門政府般,號召全民動起來,一起為保護歷史遺產而努力。人民不關心,自然也沒有慶祝的熱情了。政府宣導不足是其一,更重要的是,檳城人素來嚴重欠缺人文素養。後者才是讓我心虛的最大原因。

如果你不曾忘記,當申遺的工作才開始的時候,有一間學校"一氣呵成"的把十來棵老樹砍掉,理由是"枯掉的樹幹會威脅學生的安全",政府卻一句話也不說;當喬治市內的老屋一間一間的被發展商收購,老樹也一棵一棵的被殲滅時,沒有一個保護條款能夠讓他們僥倖的苟活下來,但我們的社會都似乎在悄悄默許。

反觀,在澳門,砍樹是要經過申請的,如果是樹幹枯萎,政府會想辦法拯救,就算再老的樹也不能放棄;老房子也一樣,不能隨意修改,若大幅度的改變,一定要通知市政局,沒有批文誰也不能亂來。因為澳門人知道,這些東西就是社會的年輪,有過去才有現在,一個沒有過去的城市,怎能找到明天的方向呢?

從澳門的經驗來看,我們看到了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差異。檳甲申遺成功後,政府有沒有辦法學習澳門政府制定全盤的對策來保護文化古跡?有了法令條款後,政府又該如何教育人民尊重歷史、認知文化的重要性?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如果我們始終沒有辦法像澳門一樣號召全民動起來,共同捍衛這個名號,那麼我想,有一天,我們必然會被聯合國除名。

這該是一件多丟臉的事啊!假如我們真的被除名。

希望檳城和馬六甲人都要自愛,千萬不要停留在申遺成功就是賺大錢的錯誤觀念之上。這才是我們的大幸。

(此文刊登於07月09日星洲大北馬筆筆皆是專欄)

2 則留言:

不是天使 提到...

我們甚至連像樣的博物館也沒有. 人在澳門,看著他們的博物館,公園,旅遊設施,還有市政局所做出教育市民的種種努力,真的感到汗顏~我們現在開始做,是還來得及,擔心的是,可能大家連想都沒有想過~~~

匿名 提到...

其實,我發現這是我們大馬華人分烈的歸屬感,尤其是海峽殖民地這個地方,他遺留下來是本土意識的薄弱,大家常常對一些課題都是不關己,己不關心。嘴巴只會說已檳城人為榮,但很多事都不求甚解,其實跟上幾代從唐山來的人還是差不了多少,覺得很多是交給英殖民政府處裡就好,現在的檳城人也還是一樣,甚麼事都要交給州政府、中央政府搞定,真的要叫他們參與,大家都會說,不會、沒空、參與這些有甚麼用.....

大家都只想要賺錢安居樂業,但是卻沒有對建設自己鄉土的義務可言,連一個不可亂丟垃圾都做不到,更別說各大街小巷的衛生了。

官員們也別以為這些髒亂的小食東西是吸引外國遊客的,他們是很有興趣,是看到一種相對比他們國家落後的exotic興趣,屬於東方獵奇的一隅。

難道傳統好吃的東西,一定要像50年前一樣髒亂不衛生才會好吃?

若你把這些內化的惡劣文化進行再造,才有可能教導檳城子民,不然哪有文化素養可言去保護古蹟。

檳州執政者一直是鄉愿的順應民意之惡,不敢決心對付這些不負責任亂丟東西的小販及人民。

大家都自私自利,小家子氣,連Cari網路論壇都是言之無物的廢渣一大堆,都只會寫一兩句在那邊嘲諷,完全無建設性可言,多麼反智的一個社會啊!

你說如何叫他們保護古蹟,我很懷疑。到最後就只是政府、媒體、古蹟保護者這幾各小圈子的人在做。

檳城人民?叫他們週末逛逛queensbay,晚上上upper penang road 才是他們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