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人口普查結果出爐,一如預料,華裔總人口數字上雖然變多,但比例上卻大跌,從過去的30%,掉至不足25%。
“來吧!生吧!一個不嫌少,兩個不嫌多,三個剛剛好!多生,就等於讓華人人口多一點!”
也一如預料,報告出來後,嚇得許多所謂的華團領導人被逼登高一呼,鼓勵年輕華人加入“生產”的行列,製造更多的娃娃,壯大大馬的華裔人口。
“這樣,我們的權益才不會受到剝削。”
“人多一點,我們才能納入主流,母語受教權始能受到保障。”
“除了‘人在朝中好辦事’以外,我們還要有更多的人口作為後盾,不然,連籌碼都沒有,還談什麼爭取權益?”這些這些,都是前輩們一般會給予大家老掉牙的答案。
事實上,人口變少有許多複雜的因素,譬如客觀環境的改變、經濟理由、社會結構的變遷等等,但,華團領袖每次在數據出來後,關心的焦點往往皆不在此。於是乎,我們才會日復一日的聽到那些老人家想盡辦法慫恿年輕人生小孩。
這樣的言論,我從小聽到大,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邏輯,但經過歲月沉澱之後,我今天聽到這樣的說法時,常會不寒而栗。
為何大家竟然都不相信普世的公義,而喜好追求數字上的成長,並用這樣的方式來保證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受壓榨?
為什麼我們不去追求制度上的公平公正,而寧可營營役役於增加人口,企圖達到以多制勝的局面?追求“善”的政府職能和公正的制度倫理,不是比增加人口更加重要,更具意義嗎?
在現代社會裡,制度的善和公正体現為對公民自由、平等基本權利的尊重和保障等倫理屬性。基于人的自由意志稟性和追求,制度本身嵌含了人的倫理取向,即每個人的自由權利是平等地被尊重的,而每個個体生命存在和發展的价值和意義,也應得到制度的呵護。
白話一點來說,如果前輩把呼籲年輕人“多生”的力氣,用於追求政府、制度、司法上的改革,我想,那才是真正對於各族人民有所幫助,因為這保障了少數人的權益,不會因為族群總數的多寡,而受到不同的對待。
更具體的建議是,當警察涉嫌亂打人的時候,請勇敢站出來說話!當醫院真的被催淚彈攻擊時,請站出來承認;當有人不經審訊而遭扣押的時候,請馬上出來抗議!
這些,都比“多生小孩”來得更加重要、神聖。
我一名在海外工作的朋友吳欣怡在她面子書上這樣寫道:“有些人骨子裡面並不相信普世的公平正義原則存在,卻相信要靠繁殖‘自己人’來取得數量優勢。這種人,當他的群體變成多數的時候,你能寄望他照顧‘非我族類’的少數嗎?”
我願以此話,和眾前輩及不斷鼓勵我們年青人多生的朋友共勉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