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家金老伯伯說華校沒有創意,其實不是沒有緣由的。
在辯證邱老的言論前,我們先釐清國際教育學界常強調的“創意思維教學”究竟意指何物?
所謂“創意”,旨在鼓勵學生在面對問題及疑難時,不受常規所限,能跳出箱子(Think out of box),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問題,藉以發展創造力及培養勇於創新的精神。
一間強調創意的學校,教師可配合原有課程目標及重點,按學生的特性和需要,延伸課程內容,彈性處理課程編排,提供支持性的環境,並以開放性的提問技巧及靈活的教學策略,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,教師可適時引入創意思維策略,協助學生發揮及應用其想像力以突破思考空間,培養創新思維的習慣。
上述這種界定式的學術話語,讀起來很拗口,也很抽象。好吧,不如我們用反面的例子,看看什麼叫做沒有創意。
我要舉的個案,是全檳舞蹈觀摩賽。非關學業,但是從此可以看出一些為何華校被指為“沒有創意”的端倪。
這個被稱為全檳校際最高規格的舞蹈賽,每年,總會吸引許多華校的舞蹈學會趨之若鶩。舞台上,學生的肢體好、天份高、舞也確實跳得不錯,甚至後來在全國賽中也頻頻衝出好成績……可惜的是,儘管跳得再好,這些舞,都“不是他們自己”的。
該怎麼說呢?若你按過往幾年得獎作品的名字上網搜尋,立刻發現一模一樣的中國版本。換言之,這些所謂的作品都是抄別人的,更厲害的是,不止是名字雷同、學生把每個動作學得一模一樣,而且連服裝也幾乎是如出一轍的!
這不是模仿,這已經是全盤抄襲了!而且活動辦了23年,大部分的學校也抄足23年,實在不能不說是“嘆為驚人”!
最離譜的還不是這些,犯下“抄襲罪”的學校除了可以獲得金獎外,居然還能勇奪“最佳創意獎”!
怪哉,他們的創意在哪裡了?究竟是評審的程度有問題,還是逼於無奈之下,頒出這個獎項?
別跟我說所有的藝術都是從模仿開始的,這個說法唬不到我,更說服不到州內辛苦的表演工作者。一開始你說你不會,我或許可以原諒你抄襲;但參加了那麼多年後,你還不停的照抄,那不僅是道德有問題,藝術功力也很有問題了!
難道,大部份的華校都是靠抄襲來獲取榮耀,凸顯自己的“創意”的嗎?
值得一提的是,本地另一項藝術饗宴——“北馬中學生戲劇比賽”辦了20年,一開始大家可能會改編一些經典劇本,但晚近10年來,所有參加比賽的學校,都已經自己創作劇本,演出屬於自己的劇碼了。戲劇表演比舞蹈複雜更多,為何前者可以不抄,後者卻一定要如此做呢?而且還要“抄得越像,得獎的機會就越高”(網友評語)?
學生跳傣族舞、藏族舞……各種中國少數民族的舞蹈,觀眾看到了他們的努力,可是卻沒有看到“創意”的部分,因為裡面根本沒有我們本土的文化素材及養分。
老師用這樣不必思考的方式帶領學生、沒有和學生一起激盪出創意的火花,加入屬於我們自己的元素,相信我,這種舞碼是不會長久的,因為,它根本沒有靈魂可言,再美都不是自己,而是別人的。
而要認清的是,由始至終學生沒有罪,因為他們只是剛剛冒出來的文藝種子。可悲的是老師還有評審,這股歪風把幼苗都帶壞了。
沒有創意,要批評的,應該就是這群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