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

賓賓國悲劇後的歧視

"CNN證實:三名中槍遇難者乃被菲律賓警方誤殺,其中一名靠牆的­遇難者,則在警方用大鐵槌敲打車窗時直接擊中頭部置死!"

下午在面子書上看到香港朋友貼上這樣的句子時,我毫不思索的轉載到個人的近況上(也不管句子上有錯別字或用字上的謬誤——"致"死非"置"死;靠"牆"的遇難者,車上哪有牆呢?),然後還自以為幽默地增添一句:"老天!菲律賓的警察是在馬來西亞訓練的嗎?"

不消5分鐘的時間,這個"近況"居然引起了十多位朋友的回應,當然,大部分都是很驚訝和氣憤的。而當中,兩個朋友卻不約而同地詢問了我,為何他們在CNN網內沒有看到這樣的新聞呢?

"也對,怎麼我在沒有查證之下就冒冒然的把句子轉來呢?"我開始飆冷汗了,因為未經查證就發言是一個新聞從業員最不該犯的毛病,我怎麼可以隨便按一下滑鼠,就不負責任的把未經證實還有仇恨的消息傳播出去?

也不管當時正在趕稿,我立刻連上CNN詳讀每則最新的新聞,結果......竟然真的沒有一則這樣的"證實"!

好懊惱!為了彌補對菲律賓警察無知的污名化,我把"近況"留下,並註明消息經查證屬"不實",以提醒自己和朋友,切勿再犯上同樣的錯誤,停止對他國無理的誣衊。

同事阿良說得很好,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悲劇。

的確,香港旅行團在馬尼拉被夾持的事件純屬個案,沒有人可以保證一個國家不會發生類似的慘劇,而我,未經思考就轉載的動作,只會讓菲律賓舉國上下更加受到敵視、踐踏。

事實上,這兩天下來,面子書上的香港朋友對菲律賓已經罵聲不斷了,更有人揚言要趕走香港的菲傭、以後這個國家有什麼天災人禍時絕不再捐款、不去菲律賓旅行......

我了解他們的悲痛與憤怒,不過,事情還未到了終結的時候,因為完整的調查報告還未出爐,我們不能蓋棺定論,這對大家都不公平。

香港基督徒Jonathan Yu在事後罵聲連連的香港社會裡,發表了一篇相當有勇氣的文章,其中一段提及:"從兇徒孟多薩釋放長者、婦孺,可見他也並非冷血之徒。我們當然無法接受他踏上挾持之路,以及最後開槍殺死人質的行為。但試問除了要求復職這個人利益外,還有沒有更大的事情牽引,令一個十大傑出警員頓變殺人兇徒?"

他要港人進一步思考,菲律賓,一個人均收入不及香港十二份之一的國家,當大家都在指責菲律賓警方不堪的處理手法時,我們又應如何理解潛在於這個"輸出傭人"的國家中,其社會錯綜複雜的背景因素呢?貪污?腐敗?其中究竟還隱沒了甚麼大家視而不見的東西?

文章結尾,他希望香港人不要以偏概全,同時,在"污名化"整個菲律賓上下之際,也思考一下,平時是用什麼態度與姿態對待別人的。

是的,正如很多大馬人總是以不屑的態度對待印尼一樣,以一種很高姿態的態度來看待kakak之國,完全不理會人家的感受以及千絲萬縷的社會現象,而只是把這個國家定義為一個可以被享受、剝削、踐踏的地方。一旦出事,我們的反應也會和香港人反應一樣——趕走所有的印尼外勞!

這起悲劇發生以後,不管是對港人或大馬人而言,或許正是時候,讓我們另一個角度思考,也對這些勞力輸出的鄰國重新認識一番。

我無意撩動情緒,也請公平對待菲律賓人,更無意對逝者不敬,只是想分享一下看法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