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喬治市歷史應該有80年,是嗎?”、“請問什麼是喬治市?”、“光大是喬治市的古蹟之一吧?”……
不要驚訝於以上令人噴飯的對話,這些“精彩”的對白,都是活生生摘自於本月3日在檳州大會堂舉行的“第十一屆北馬中學戲劇比賽”——即興表演的環節之中,絕對是真人真事一樁!
那天下午,來自各校的中學生從司儀手中拿到“推銷喬治市古蹟”的表演題目後,我聽到一個十六、七歲的孩子開始用不確定的口吻回答觀眾:喬治市應該只有80年的歷史!更可悲的是,他們之中竟然有人不知道什麼是喬治市,而只能楞在舞臺上!
我面紅耳赤的坐在觀眾席上,當場傻眼。在一個應該充滿人文氣息的大會堂中,不可思議的發生了如此的事情……我們的教育,究竟出了什麼問題?
那些孩子自信的告訴臺下的觀眾,說出他們對喬治市古蹟的“認識”,還有他們多熱愛表演、熱愛戲劇……可是,實在抱歉,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,我看不到他們一絲對於人文的關懷或是素養。
自古以來,藝術背後的精神,不就是對人文的終極關懷嗎?如果藝術缺乏這種靈魂,那它最終是不是只能剩下“技術”而已。
所以,一個喜愛藝術創作的孩子,不是應該要比一些整天沉溺於互聯網的學生更具備人文素養?如果不是這樣,那他們該如何敏銳的感受人情冷暖?創作出令人感動的劇本呢?
但,殘忍的事實卻告訴我,他們連和他們靠得如此親近的鄉土都不認識!
我懷疑他們除了歷史,還會不會關心檳城隨時可能會因為過度發展而“失遺”?鄭雨周的100萬棵樹能不能完全種下?老檳城的古蹟有一天會不會死在歲月的巨輪之下?
這些問題都和他們生於斯、長於斯的土地息息相關啊,為何這一代的中學生都沒有辦法好好回答?而且,他們還是搞藝術的那一群。
套恒毅中學劇碼里的一句對白:“老檳城啊!老檳城,為何你總是離我這麼近,又那麼遠?”
悲哀呢!
5 則留言:
你的这篇文章,又再让我想起那一条河的故事。12年前我上中一的时候,老师在地理月考中出了一道题目:请问学校后面的河名字叫什么?结果,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(我绝对没有自吹自擂的意思,哈哈哈哈,此地无银三百两ing...)。这件事情到今天我还一直回想起,不是因为当时老师的赞美(又来),而是我们的教育,无论是10年前或10年后,根本没有教导我们要好好认识自己,还有自己生活的周遭。
中学生“推销乔治市古迹”的即兴演出,台下的我们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听着他们即、兴、演、出。
当到了讲冷笑话环节时,大家简直想要嚎啕大哭。
以上虽然是夸张修辞法,不过却是非常贴切的形容,当下大家的内心感受。
呜呼~~
我和小霓子直接把眼睛闭上--“没眼看”。小眼睛也是心不在焉,和朋友聊天。
还有一个蛮经典的名校代表。台下有人喊“姓周桥”,那名代表直接说“不知道”和“没听过”。冒汗。
我和小霓子直接把眼睛闭上--“没眼看”。小眼睛也是心不在焉,和朋友聊天。
还有一个蛮经典的名校代表。台下有人喊“姓周桥”,那名代表直接说“不知道”和“没听过”。冒汗。
错过观赏你的戏剧比赛... 一切如意?
敬义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