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寶貝,
人在成年以後,就要開始邁入“減”的人生。因為在這階段的歷程裏,所有人都免不了要面臨不斷失去的痛苦。
再過一些日子,你也許會發現你最愛的寵物、好友、至親並非永恒不變,有一天,他們會一個個的離你而去,直到最後,你自己亦會掉入這個迴圈之中,跟這個世界揮手道別……
這種過程,就是不可違悖的人間鐵律。
親愛的寶寶哦,人類為了要紀念每一個在自己生命中留下鴻爪的先人,於是發明瞭“清明節”這個日子,讓後人有機會可以在這天共聚一堂緬懷先人一番。
清明節是中國民間相沿好幾千年,而且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。中華民族一向有“飲水思源,慎終追遠”的良好美德,自古就有祭祖、上墳掃墓的習俗,藉以表達後代子孫緬懷祖先恩澤的孝思。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社會組織,是以宗族家庭為基礎的,所以對宗祠祖先的祭祀,向來極為重視。
這傳統輾轉流傳了幾千年,到了21世紀仍然沒有被忘記,它不僅見證了人類的多情,也證明瞭我們始終跟飛禽走獸還是有別的。
你也許會問,這樣徒具形式的緬懷方式可有意義?父母辛勤的工作,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及財富都奉獻給孩子了,但孩子卻沒有在父母活至耄耋之際,奉獻出同樣的時間與耐性來陪同他們,等到雙親百年以後,才來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祭上最好的供品,這樣盡孝道的方式,有意義嗎?
的確,如果沒有在父母長輩還活著的時候盡孝道,那清明節就完全沒有意義了。但我想,這個傳統節日所揭橥的內涵,不僅僅只是要感恩或緬懷祖先,更重要的是活在當下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還會活著?
清明節提醒了我們,人生是一個不斷在“減”的過程,所有的是非成敗轉頭就消失了,實在沒有必要太過計較。對於愛惜你的人,我們應該當下就要好好珍惜,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懊惱萬分!
就像知名歌手薛岳的一曲“如果還有明天”,為堅持生命譜下美麗樂章,迎向生命挑戰的勇氣,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而活,不要以為一輩子很長,活時準備活一百歲,但也可能明天就會死,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動蕩,生命中最大的悲劇不是死亡,而是沒有活在當下。
謹與你共勉之。
1 則留言:
生命中最大的悲劇不是死亡,而是沒有活在當下。
这句话,有如当头棒喝!
蝎紫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