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

上一堂经济学的课


个案1

47岁的古玛,家住在槟岛湖内。他每天必须搭乘快捷通去市区上班,因为这辈子他从来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,除了7岁那年,父亲给他捡来的一只旧铁马。


个子干瘦的他是一名保安人员,月入750令吉,扣除房租200令吉,古玛还有两个尚在求学的孩子以及躺在病床的妻子要养。穷得每天只能吃1餐裹腹的古玛在接受记者访问时,双眼红湿地表示:"我有时真的很想去银行抢劫,至少这样日子就不会再那么苦。但,一想到我的妻子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,我就只有把这个念头打消。我出事了,他们该怎么办?"


困难太多,会让人看不到未来。现在的古玛什么都不敢想,只卑微的希望孩子赶快把书读完,将来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,能够从社会最底下的阶层爬上来,不要再走上老爸的旧途。


个案2

陈金枝17岁时就进入了这家五金行当秘书了,算一算,她也称得上是开国功臣呢。


那一年,当照片还是黑白的时候,她第一次领到80块的月薪就立刻把一半交给妈妈。她内心澎湃汹涌,因为经济独立让她觉得自己终于像一个大人了……回忆起这段往事,金枝的笑容像一朵绽开的花,芬芳得令旁人也感受到她的喜悦。


2008年,金枝52岁,月薪880令吉。35年来,她的薪资总是赶不上通货膨胀。房间里的柜子内,只有5件衣服,刚好足够她5天上班时用。鞋子则穿到破洞了,她还舍不得丢掉。"我没有结婚,只有一个妈妈要养,负担不算太大。只是下个月开始,我可能会多找一份兼职,存多一些钱,不然将来的退休金只够我用10年……"

你应该不会对上述的个案感到陌生吧?在马来西亚,类似金枝和古玛的例子,每天不断地上演。


建国50年来,无可否认的国内赤贫人数确实有减少的迹象,可是,我们的社会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,受害的民族不只是印度人、华人,更多的还是马来同胞。金枝和古玛的遭遇,如果套马克思的话来说,就是资本主意的剥削。谁能想像750令吉要养活一家四口?或是作了35年,薪资成长只有100%?通货膨胀都不只这些吧?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问题,但资本家的剥削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掌握资源的人最常说的原因,大概是"保障最低薪资"会:


(1)扭曲了市场机制:如果工人薪金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制定,代之以工人及其家庭合理的生活需求而定,可能会造成不同技术要求的工种,薪金水准相同。


(2)加剧失业:一些中小企业或服务性行业为降低成本,以裁员节省开支,代之以其他商业形式取代劳工,如设立自助柜台,减少服务人员、转用黑市劳工等。如此一来,失业人口势必提高。


(3)削弱竞争力:最低工资是政府干预了市场运作的行为,无形中增加了雇主运营成本,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。


最低薪资制度带来的真是绝对的破坏吗?果真如此,为何欧盟27国,就有超过20个国家立法通过?亚洲地区诸如中国、台湾、印尼、菲律宾等地方为何还要紧紧追随?即便是高举资本主义大旗的美利坚合众国,早在1930年代即有相关法令,近日更由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表决通过调升联邦最低工资案。因为诸强皆知,最低薪资是对低下阶层的一种保护网,更是体现社会公义的具体表现。在实施此制度,至少可以:


(1)保障工人薪资:当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时,工人面对裁员减薪的威胁下,没有协商的能力,雇主有可能趁机将工人的工资压低。有了最低工资,低收入人士就业就能取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。


(2)维护工人的尊严:最低工资可以解决部分雇主剥削工资的问题,还有利解决低技术工人工作时间长、工资待遇却很低的"在职贫穷"现象,使他们免受歧视。


(3)维持社会稳定:工人的收入增加,社会的消费水准亦可望随之提高,有利于造成经济繁荣。同时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,有机会减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会问题,如自杀、犯罪、家庭暴力等。


(4)各行业的职位扩增:最低工资对宏观经济的正面作用──工人的购买力改善能带动各行业的职位扩增。


事实上,制定最低薪金确实能为国家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。除了维护本地工人的权益,同时也能减低我们对外劳的依赖。雇主也尽可能多投资在既无需太多人力,又能提高产量的科技。最后回到最根本的社会问题,设立最低薪金,不仅能提供一位工人的最基本需求,也能赋予这些工人更大的社会保障以及更公平的机制。


由此可见,争取最低薪金不再是满足个人的需求而已,这也涉及了整个社会福利以及权益的机制。如果我们欲往先进福利国迈进,那么就赶快在议会殿堂上辩论吧!让最低薪资保障法有机会见到阳光、让更多的大马人民能够受惠,不用再被剥削!



(注:资料参考自"经济学理论与实际",台湾三民出版社)

3 則留言:

不是天使 提到...

劳动是光荣的,希望天下的劳动者,不需要再卑微地过活。劳动节快乐

匿名 提到...

那天 Kastam 的一夕話,想不到你為文了,感觸良多呀

胡立歐 提到...

嗯,我感触也很深,所以回家以后,就立刻写下来了。

希望新的老板不要剥削我啊!哈哈哈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