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

让槟城有个百年盛世


“槟城变成香港以后,我们还能剩下什么?”


当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上台之际,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愿景,他要尽全力把槟城变成未来的香港!民众先是一片雀跃欢呼,不过,在激情以后,我们又开始忧心了——

因为脑海中拼凑出这样的画面:在一个蕞尔小岛上,挤满了钢骨建筑,有一座抄袭而来的海洋公园、满街满巷尽是西方快餐店,人潮虽热络。但,属于槟城人自己的文化生活呢?在资本主义的浪潮下,会不会从此石沉大海,以后只能从博物馆里回味?

地理条件上,我们也许和香港相似,只是,一座复制的城市跟一座伟大的城市终究还是有所差别的。如果我们只在盲目的复制,因为要成为香港而成为香港,恐怕,将来会赔上不可估计的代价。


我的不安,其来有自。放眼看看欧洲诸多独当一面的大城,每个都具有各自鲜明的城市性格;我们流连巴黎,在埃菲尔铁塔下震撼于孟德斯鸠启蒙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精神;我们在泰晤士河旁阅读双城记,感受新世纪的光明和黑暗;我们慵懒的散步在西班牙,享受温暖的阳光同时,缅怀着唐吉诃德挑战权威的剑。这些伟大的城市为什么可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,千百年来历久弥新?

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分校纽曼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乔尔克特金,提出非常有全球化概念的看法,他说,城市乃人类文明的诞生地,多样的人文内涵造就不同的城市风貌,而连接每个时期独领风骚的城市,就是人类世界史的缩影。他称,不论古今所有的城市都具备三项普遍的功能:一、建构精神道德领导;二、提供保障基本安全的权力组织;三、商业交易运作及经济发展。

我以为,新政府把槟城变成香港的目标,基本上只达到乔尔克特金的第二、三个条件。尤其核心的第一条件,即建构精神道德领导,则完全没有提出方向。

历史告诉我们,一个以经济为发展主轴的地域,很容易被另外一个新兴的地方所取代;而一个以软实力为发展主轴的地方,则更有可能进入主流,甚至支配世界!史学家Barnet Livinoff提出一种论述:“哥伦布远征海外让西班牙喜获新大陆,驱逐犹太人却让他们失去了四肢。”多元文化在今日成为不可挡的趋势,我们的新政府要如何带领我们追寻新城市的价值?我想,这些是我们更迫切想知道的。


林首长在带领槟城朝向香港发展的同时,是否更该思考如何塑造槟州的精神面貌、如何充实其内涵,打造一个有格局、有视野且领先各州的人文民主之城?也正因如此,我们才可能出现百年盛世的局面。


这,才是槟城人最想看见的吧!


(此文经刊登于2008年04月10日光华日报众议园)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08/04/10/66.html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你忘了 提起縱使是香港也是正在為缺乏都市的精神文化面向而做出抗爭。因為英國殖民的政策,香港地產高樓都是為地產而地產的,他始終缺乏了一個文化地標。

他們的文化地標只有一個,就是次文化工業所生產出的香港,一個娛樂的,吃喝完樂的時尚香港。

只有很小一批人正在抗爭著他們文化的集體記憶。

胡立歐 提到...

我想起槟城人(或者是坡底人)的集体记忆,譬如新世界、春满园、新都戏院、光大、60年才一次的观音诞大游行……

这个城市,就是被一点一滴的建构起来的。